深圳专业薪酬绩效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薪酬体系设计的步骤?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一家制造企业老板在会议一开始就说出口的。他皱着眉,语速很快,但我能听出,他真正想问的不是“为什么离职”,而是“我们是不是在薪酬上出了问题”。
这个问题,比你想的更常见。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,看上去有条有理,实际却在“吸引、激励、留人”三件事上,处处漏风。
今天,我们就来重新梳理一下——薪酬体系该怎么设计,才既科学、又实用。
没有目标的设计,只能叫分配
我们经常在项目启动时问客户:“你们想通过薪酬解决什么问题?”
有的说是想招到更好的人才,有的说要稳定现有员工,还有的说,只是想让体系“看起来合理”。
但真正有指导意义的目标,必须落到这两个词上——导向性 和 竞争性。
前者让员工知道什么值得做;后者让外面的人觉得“值得来”。
目标,决定了你的薪酬方向。如果起点错了,结构再合理也是白搭。
市场数据不是装点门面的数字,而是你开口的底气
有次我们给一家互联网企业做薪酬调研,发现它的产品经理岗位薪资比市场中位数低了将近20%。
老板一开始不信,说:“我们氛围好,发展快,怎么会招不到人?”
但HR翻出这两年招聘面试的数据:90%的候选人初筛都因为薪资不符自动放弃了面试。
那一刻,大家才明白,市场调研不是资料收集,而是招聘结果的实证解释。
市场调研的意义,就是帮你确定——你开的价值不值这个人。
薪酬不是“愿意给多少”,而是“这个岗位必须给多少”。
薪酬结构不是“加几个项目”,而是设计一种激励逻辑
很多人理解的薪酬结构,无非就是“基本工资 + 绩效 + 补贴 + 福利”,越多越显得你给得多。
但我们建议拆成两问:一问,这个结构能不能保障员工?二问,这个结构能不能引导行为?
比如,对研发岗来说,基本工资要高,占到总薪酬的60%以上,这样才能保证稳定性;而对销售岗来说,绩效奖金和即时激励反而更重要,它才能拉出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差距。
至于福利,就别停留在“五险一金”了。我们见过最打动员工的一条福利,是“报销学习App会员费用”。看似小事,但释放的信号是:“我们希望你持续成长”。
薪酬结构从来不是个模板,而是组织价值观的表达。
有等级,才有希望;有通道,人才留下来才有方向
有员工私下跟我说过一句话:“我不是因为工资低想走,我是因为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涨工资。”
他不是在意数字,而是在意这个数字是不是有逻辑、能成长。
所以我们在设计薪酬体系时,会非常强调“薪酬等级”。
每个等级背后都得有岗位价值支撑,让员工知道——我再往上一步,是不是值得这个涨幅。
你不说,他就觉得你是随意拍脑袋;你说清楚,他哪怕还没到,也知道该怎么努力。
员工对未来的信心,很多时候来自于你给出的“薪酬路径”。
薪酬和绩效的绑定,不是简单加减分,而是强化因果关系
有的企业一说“挂钩绩效”,就开始纠结到底是按90分给1.2倍,还是85分给1.1倍。
其实更关键的,不是你算得多精细,而是你这个绩效和工资到底有没有“因果关系”。
比如,我们给一家销售型公司设计的提成机制不是“只看结果”,而是分阶段打分:过程合规、客户满意、成交达标三个维度都有评分,最后按比例给提成。
员工不会觉得“成了就全有,差一点就全没了”,也不会觉得“我都努力了,但客户没签单,我白干了”。
这就是激励设计该做的——建立合理的因果感知。
薪酬从来不是HR的事,它是企业战略的信号、文化的延展和团队关系的温度计。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