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薪酬绩效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员工离职9年后追讨社保,公司败诉:多少老板在裸泳?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(2024)鲁10行终149号案:员工李某离职9年后,突然向原公司追讨2007-2014年的社保欠费。
时间跨度超过7年。
社保中心全额支持,法院连驳公司两次诉讼。
最终结果:公司不仅要补缴欠费,还得承担高额滞纳金。
更要命的是,这不是个例。
随着社保稽核力度加大,"十年前的旧账被翻出""公司注销了股东仍被追责"的案例越来越多。
很多老板以为的"安全期",根本不存在。
社保追缴没有时效限制,企业欠的每一分钱都跑不掉。
配合《最高法解释二》的实施,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峻。
企业败诉的两个致命误区
我们来拆解一下李某案,看看企业为什么败得这么彻底。
公司拿出两个"看似很有道理"的抗辩理由:
第一,"员工自己签了《自愿放弃参保申请书》,当时是他主动不要社保的!"
第二,"未缴社保已经过了2年,按规定行政部门不能再查了!"
复议机关驳回,一审法院驳回,二审法院还是驳回。
为什么?
因为这两个理由都踩了法律红线。
第一个误区:"自愿放弃"能免除企业责任。
很多企业为了省成本,让员工签《放弃社保申请书》,甚至约定"把社保钱折成工资发"。
但从法律上看,这些协议全都无效。
不管是《解释二》出台前,还是出台后。
《社会保险法》明确规定: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强制性法定义务。
不是双方可以协商放弃的权利。
就算员工写了"自愿放弃",事后照样能投诉追缴。
企业还得补钱加滞纳金。
第二个误区:"社保追缴有2年时效限制"。
这是最要命的误解。
很多老板、财务觉得"只要没被发现超过2年,就安全了"。
其实是把"行政处罚"和"社保征收"搞混了。
2年时效只适用于劳动行政处罚,比如企业不缴社保被罚款、警告。
社保费的追缴属于行政征收,根本不适用2年时效。
早在2017年,人社部就明确表态:"清缴企业社保欠费,没有追诉期限制"。
最高法也强调:"以'超过2年'为由不查处社保欠费的,法院不支持"。
这意味着什么?
哪怕是10年前、15年前的社保欠费,只要员工投诉、社保中心稽核发现,企业都得补。
没有"过了时效就没事"的说法。
更可怕的连锁反应
有些企业想打"金蝉脱壳",以为公司注销了,社保欠费就一笔勾销。
想多了。
根据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二》,公司注销前未清偿社保欠费的,原股东要在"未缴出资范围内"承担补缴责任。
公司没了,社保中心照样能找前股东要钱。
股东跑不掉。
还有个更隐蔽的风险:滚雪球效应。
社保欠费不只要补本金,还有滞纳金。
按日万分之五计算,一年就是18.25%。
拖得越久,成本越高。
有企业欠缴3年社保,最后滞纳金比本金还多。
这还没算上处理纠纷的时间成本、律师费、管理成本。
今天不解决,明天的代价可能是十倍。
现实的两难困境
面对社保追缴的无期限风险,企业该怎么办?
理论上很简单:足额缴纳,按实际工资参保。
但现实很骨感。
很多企业老板跟我说:"我想合规,但足额参保成本太高,利润扛不住。"
这是普遍痛点。
只讲"合规"不做"成本筹划",企业很难长久。
只算"成本"不顾"合规",早晚栽大跟头。
那怎么办?
答案是:在合规前提下,做好成本管控。
合规是底线,效率是生命线。
破局的三步走策略
第一步:立即止血,消除高风险。
马上停止所有"放弃社保协议"。
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,之前签的协议全部废除。
这是最紧急的。
《解释二》已经生效,继续这样操作就是明知故犯。
同时,把近5年的员工参保情况摸个底。
哪些人完全没缴?哪些人按最低基数缴?哪些人足额缴?
分类梳理,分类处理。
第二步:建立缓冲机制,控制合规成本。
不是说要一夜之间全部足额,那样很多企业扛不住。
可以设计一个渐进方案:
第一阶段:确保人人有社保,消除"零缴费"风险。
第二阶段:逐步提高缴费基数,每年提升一定比例。
第三阶段:实现全员足额缴纳。
这样既能规避法律风险,又不会给企业造成资金链断裂。
第三步:完善内控体系,避免未来踩坑。
建立社保合规档案: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、社保缴费记录至少保存5年。
定期做合规自查:每半年排查一次员工参保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加强HR培训:让人力资源团队深度理解社保法律风险,从源头避免违规操作。
设立风险预警机制:对于可能引发纠纷的员工,提前做好沟通和风险化解。
算算这笔账到底值不值
很多公司担心:合规了,成本上去了,还怎么竞争?
这里得算两笔账。
第一笔:合规成本。
假设员工月薪8000块,按最低基数3000缴社保,公司每月出约900块。
如果足额缴纳,公司每月要出约2400块。
差额是1500块。
第二笔:违规成本。
如果被追缴,不光要补本金,还有滞纳金。
按李某案的情况,7年的滞纳金可能比本金还高。
再加上打官司的费用、请律师的钱,还有名声受损。
综合算下来,违规成本远超合规成本。
最关键的是:合规成本是确定的,你能算出来。
违规成本是不确定的,随时可能爆雷。
明白人选择确定性,不赌运气。
新的环境下,社保合规不是"要不要做"的问题,是"什么时候做"的问题。
早做主动,晚做被动。
李某案给所有公司敲了警钟:社保欠费,没有安全期。
公司能做的,就是在事情彻底爆发前,主动拥抱合规。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