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绩效薪酬管理咨询机构:智帮咨询,HR 配置不是算术题,而是战略题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我问他:“那你觉得这几个 HR 忙吗?”
他说:“忙疯了,天天加班。”
我又问:“那招聘跟得上吗?员工关系顺吗?”
他停了几秒,说:“嗯……确实还有不少问题。”
这时候他才意识到,好像哪里不太对。
很多人都容易犯这个错:把 HR 配置看成一场数学游戏,好像有个标准答案,一套进去就能得出结论。
但 HR 配置这件事,从来就不是谁定个比例你照着抄就行的事。
就像鞋子穿不穿得合适,不是看别人穿 42 码你也就得穿 42 码。
小公司为啥总显得“人多”
很多创业公司一看到1:100 的行业比例,就觉得自己 HR 配多了,心里发虚。
HR 在小公司里,是万能胶。招人要他上,发工资找他算,培训、社保、员工投诉、办公用品,啥事儿都找他。
但你去大公司看看,招聘有招聘团队,薪酬有薪酬专员,系统也都一应俱全。流程清楚,分工明确,一个人干一件事,效率当然高。
所以别光看人数,根本不是一个工作强度。
我有个客户,做智能硬件的,公司 150 人,配了 3 个 HR。老板嫌多,硬是砍掉一个。
结果不到半年,剩下那俩人扛不住了,招聘拖进度,员工问题堆着没人处理,最后走了十几个关键员工。
等老板回过神来,再招 HR,已经晚了。
行业的差别,比你想的要大得多
HR 配置不能只看人数,还得看行业。
你像金融、医疗这种行业,监管特别严格。HR 不是搞人事那么简单,还得管各种合规——背景调查、资格审查、流程控制,全都不能出错。
制造业呢?员工相对稳定,流程也比较成熟,HR 更多是把系统维护好。
互联网行业就不一样了,HR 天天在前线打仗。
抢人、留人、谈薪资、搞氛围,什么都得快一步,不然人就走了。
我曾见过一家金融公司,200 人配了 5 个 HR,听起来像是“超配”。
但没办法,他们的流程就是复杂,新员工从背调到入职培训,一步都不能省。你非要用比例说事儿,确实高,可实际呢?正好够用。
技术带来的,不是减人,而是换活儿
这几年,HR 系统、工具用得越来越多了。
很多老板就觉得,自动化起来是不是可以少招点 HR?系统都上了,还要那么多人干嘛?
说得轻松,其实不太现实。
自动化确实能把一些重复性的事干掉,比如筛简历、算工资、维护档案这类。
但真正有价值的工作,比如怎么看组织结构,怎么优化用人,怎么提升员工体验,这些事反而越来越吃人。
有位外企 HR 总监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:“系统是快了,但我们没裁人。反而有更多时间去分析组织问题,帮业务看未来怎么搭团队。”
这就是真相。
未来的 HR,不是比谁人少,而是谁的 HR 更懂业务、更能做决策。
中小企业,别盲目照搬别人家的配置
很多老板总想问一句:到底配几个 HR 才算合理?
我一般会先问:“你现在面临什么问题?”
如果是 50 人以下,真没太多 HR 事,那就外包、或行政兼着用,行得通。
到 50-150 人,建议配个全能型的 HR,把基础的东西建起来,像制度、流程、人事档案,别乱套。
150 人以上,就可以考虑 2-3 人团队,按功能慢慢分。一个主招聘、一个主员工关系,再加上一个统筹。
但这些都不是“该怎么配”的答案,而是“怎么合适”的参考。
我接触过一家电商公司,80 人配了 2 个 HR。别人说他们比例高,他们自己说不够用。为啥?业务增长快,招人速度慢一步都不行。
还有一家传统制造企业,300 人就 2 个 HR,照样干得井井有条。因为员工稳定,流程成熟,也没那么多变化。
所以到底该配几个?看业务,看节奏,看你有没有“动”。
别再纠结数字,多想想“值不值”
大多数老板对 HR 配置这么敏感,说到底是成本思维在作怪。
总想着少配点人,反正系统也能干,流程也在跑。
但问题是,HR 是人,不是软件。你配得不对,团队效率直接出问题,后果远远不止 HR 那点工资。
有能力的 HR,能帮你招到好人,也能留住核心团队;没能力的 HR,能让你招不到人、用不好人、留不住人。
所以别再问“配几个人”,而是得问清楚:“我现在缺什么能力?”
是缺懂招聘的?还是缺懂留人的?还是组织上没人能看清问题?
一旦你把问题问对了,答案也就清楚了。
我见过太多公司,省着省着把人事预算砍得只剩底裤,结果半年一个大坑,代价远不止多一个人的工资。
真正省钱,不是少花,而是花得值。
HR 配置不是拿来背公式的,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。
你得把它当成一场战略选择——现在打的仗,需要什么样的人?要怎么搭配,才能打赢?
在这个变化快、人难招、人更难留的时代,那种“照着行业标准抄作业”的方法,早就过时了。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