绩效薪酬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带了5年团队才明白:绩效考的不是员工,是老板自己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看着桌上那叠绩效评分表,我手有点抖。
不是因为多,是因为心虚。
记得我第一次当部门负责人,信心满满地搞绩效。KPI 拆解、360 度评估、强制分布……流程走得比谁都标准。
结果呢?
销售冠军老李,因为“协作分”低,奖金被砍了 30%。第二天,辞职信就放到了我桌上。
老黄牛小张,全年没出过错,但也没亮点,拿了个 B。后来我听见他在茶水间叹气:“干多干少,原来真是一个样。”
那年春节,团队走了四个人。
那时候我才知道,绩效不是管理工具,是信任测试。你考的不是业绩,是人心。
后来我又试过 OKR、平衡计分卡……踩过各种各样听起来很厉害的坑。但回头一看,所有失败,其实都源于同一个问题:
老板自己,没想清楚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第一个坑:当“科学”的模型,变成“科学”的笑话
那年,HR 部门的同事兴致勃勃地拿来一个“科学模型”。
业绩占 60%,价值观占 20%,潜力占 20%。
听起来很美,对吧?又量化,又关注长期发展。
可问题来了。
什么叫“价值观”?“客户第一”是嘴上说说,还是真敢为了用户得罪老板?这怎么打分?
什么又是“潜力”?是看谁 PPT 做得好,还是看谁敢在会上提反对意见?
一线的主管们,根本就不会评。
最后怎么办?干脆都打“良好”。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结果,整个绩效模型,就变成了一个谁也看不懂的玄学。最终的评分,大家私下吐槽:
“绩效啊,就是看谁会做人。”
为什么会这样?
因为,如果连管理者自己都说不清“凭什么打这个分”,那再“科学”的制度,也是一张废纸。
它考核的,不再是能力,而是关系。
第二个坑:当绩效,只剩下钱
吸取了上次的教训,我们决定来个简单直接的。
有一年,我们把绩效结果 100%绑定年终奖。
结果呢?
立竿见影。
12 月份,整个团队跟打了鸡血一样,疯狂冲业绩。销售开始给客户疯狂打折甩货,运营为了拉新数据好看,根本不管留存。技术为了赶在年底前上线新功能,把所有测试环节都砍了。
短期数据,确实漂亮。
但年后呢?
客户投诉电话被打爆,翻了好几倍。系统因为仓促上线,一个月崩了三次。
更糟糕的是,大家心里都形成了一个想法:“绩效嘛,不就是年底算总账。平时爱咋干咋干。”
怎么办?
当绩效只剩下钱,它就不再是价值创造的“指挥棒”,而是利益分配的“计算器”。
员工想的,不再是如何把事做对,而是如何把数做对。
后来我们改了。拿 A 的员工,除了奖金,还可以优先选择一个自己想做的创新项目,公司给资源、给人。
那年,有个拿 A 的工程师,自己带队做了个自动化工具,每个月帮整个部门节省了将近 200 个小时的人工。
这才是绩效该激发出来的东西。
最痛的坑:规则是你定的,也是你破的
前面两个坑,你都可以说是工具的问题,是别人的问题。
但最讽刺的一次,是我自己干的。
那年,我们定下规矩:连续两个季度拿 D 的员工,启动 PIP(绩效改进计划)。白纸黑字,全员大会上公布的。
结果,年中来了一个紧急的“战略级项目”。
我愁得睡不着,盘了一圈人,发现只有一个技术骨干能扛。但他上个季度,刚因为跟业务团队吵架,被打了 D。
怎么办?
我没犹豫,直接把他任命为项目负责人。理由是:“他能打硬仗。”
我以为这是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。
但,其他人怎么看?
后来,一个我非常看好的高潜员工找我聊天。他犹豫了很久,最后还是说了。
他说:“老大,规则是你定的。”
他顿了顿。
“……也是你亲手打破的。”
“那我们,还信什么?”
那一刻,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我明白了,绩效最大的敌人,不是能力差的员工,不是设计糟糕的制度,而是摇摆的老板。
你说要公平,转头又说“这次情况特殊”; 你说要看长期,到了年底又为了省点预算,故意压低大家的评级。
员工不傻。
他们时时刻刻在观察,你到底信规则,还是信感觉。
后来,我们怎么办?
接连掉进三个大坑后,我彻底想明白了。
我们把所有复杂的模型都扔了。回归常识,只做了三件“笨”事。
第一件,先对齐“仗怎么打”,再定“军功章怎么分”。
每季度开始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和所有团队成员开会。不谈指标,只问三个问题:
“公司今年要活下来,最大的坎是什么?我们部门能贡献哪一块?你手上的活,具体怎么能帮上这个忙?”
目标,不是从上往下压的,而是一起“认领”的。
第二件,绩效面谈,90%的时间聊未来。
以前面谈,我总像个法官,盘问他:“你告诉我,这个月 KPI 为什么没达标?”
现在我不这么问了。我问:
“这次我们复盘一下,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,你觉得怎么干会更好?需要我帮你挡掉哪些子弹?”
第三件,结果必须用,但要“看见人”。
拿到 A 的人,最想要的可能不是多几千块钱,而是更大的挑战。那就把最难的项目交给他。
拿到 C 的人,先别急着否定。要问问他:“是目标本身不合理,还是你卡在哪个具体的环节了?”
真要淘汰,也要让他走得明明白白。“不是你不行,是我们的要求和你的优势,现阶段不匹配。”
说点扎心的:绩效是管理者的“照妖镜”
我知道,很多老板,包括曾经的我,都觉得绩效是 HR 的事。
业务这么忙,哪有时间搞这个?到点签个字就行了。
但真相是:绩效是管理者自己的一面“照妖镜”。
它照出的,不是员工行不行,而是你这个老板,行不行。
你敢不敢,给那个有背景但业绩差的关系户,打一个公正的低分?
你愿不愿意,为一个潜力巨大但暂时犯错的员工,多花一个小时帮他复盘?
你能不能,在公司预算紧张的时候,依然守住“干得多就拿得多”的承诺底线?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你搞再多 OKR、KPI,学再多先进理论,也只是把“不公平”,包装得更精致而已。
绩效不是年底的审判,而是全年的对话。
它不该让人恐惧,而该让人相信:

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