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绩效薪酬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85%的企业说绩效改进做得好,70%的员工却不知道该改啥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150家企业,85%都说自己绩效改进做得不错。
可员工怎么说?70%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改进什么。
这差距有点大。
大部分企业的绩效改进,其实就是"秋后算账"。
平时不吭声,年底算总账。
告诉员工一堆问题,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下次考核,老问题还在那儿。
绩效改进不是年终总结,而是日常对话。
这话可能颠覆不少管理者的认知。
秋后算账,最伤人心
很多企业的绩效改进就是这个套路。
年中没声音,年底突然一堆问题砸过来。
员工第一反应是啥?
不是"我要改进",而是"早干嘛去了?"
一家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跟我说:"我们领导每年考核都会来一句,你这做得不好,那做得不行。问题是,我啥时候做错的都不知道,现在说还有啥用?"
这就是典型的"惊喜式"管理。
但阿里有个说法叫"No Surprise"——别搞惊喜。
真正的绩效管理,应该让结果在意料之中。
不是说结果要平庸,而是过程要透明。
员工随时知道自己表现如何,哪里需要调整,而不是等考核时才恍然大悟。
就像开车,你得随时看路,不能等撞墙了才知道方向错了。
三把尺子,量出差距
那怎么让绩效改进变成日常对话呢?
关键在于找准分析绩效差距的方法。
我总结了三把"尺子":目标比较法、水平比较法、横向比较法。
目标比较法,就是拿实际表现跟目标比。
这最基础。
销售目标100万,实际80万,差距20万。
但光知道差距不够,得知道差在哪儿。
水平比较法,就是拿现在跟过去比。
小张这月业绩比上月掉了15%,这个"掉"比绝对数字更说明问题。
告诉你问题可能不在能力,而在状态。
横向比较法,就是跟同事比。
都是客户经理,小李客户满意度95%,小王85%。
这一比就知道,小李肯定有招,值得小王学学。
三把尺子一起用,才能精准定位问题。
单用哪一把,都可能看偏。
四个维度,精准改进
找到差距后,接下来就是制定改进计划。
很多管理者在这步容易犯错:要么改进项目一大堆,要么标准不清楚,要么方式太单一,要么没期限。
我把靠谱的绩效改进总结为四个维度。
改进项目要聚焦。
别想着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。
挑最急的、最重要的、最容易改的,先搞定一个。
一位销售总监跟我说:"以前我给团队列十几个改进项目,结果啥都没改好。后来我就盯一个:客户跟进频次。三个月后,业绩提升25%。"
专注的力量。
改进标准要跟得上。
很多企业的考核标准用好几年不变。
企业在长,市场在变,人在进步,标准咋能不动?
今年80分算合格,明年可能就得85分。
不是为难人,是让大家跟上节拍。
改进方式要因人而异。
有人适合培训,有人适合一对一辅导,有人适合实战。
一刀切的方式,效果肯定不好。
年轻人可能更需要技能培训,老员工可能更需要思路启发。
期限要合理。
太长,人容易松懈;太短,效果出不来。
一般来说,技能改进1-3个月,习惯改进3-6个月,思维改进时间更长。
但不管多长,都要有检查点。
让改进成为习惯
我观察了几家绩效改进做得好的企业,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:把绩效改进变成了日常习惯,不是年度任务。
有家软件公司做法挺有意思。
每个团队都有个"改进看板",记录着每人当前的改进重点。
不是为了监督,是为了互相帮忙。
当改进成为日常聊天的一部分,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和同事在努力啥方向,整个团队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。
最好的绩效改进,是让改进本身成为一种能力。
当员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、自己想办法时,管理者就从"监督者"变成了"支持者"。
效率提高了,团队也更有活力。
绩效改进的本质,不是证明员工哪里不行,而是帮助员工变得更行。
出发点一变,结果自然不同。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