绩效薪酬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做了10年管理,我终于看懂华为的’分钱’逻辑”


智帮咨询是一家深耕于薪酬与绩效管理领域的专业咨询机构,专注于为客户设计并优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。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,深入分析客户的管理现状和组织特点,量身定制薪酬绩效解决方案。秉承“驱动业绩增长”的核心理念,我们通过深度调研诊断、科学的数据分析、创新的管理工具及教练式专业辅导,助力客户实现经营目标、提升组织效能。有任何薪酬、绩效、股权问题或者需要制定薪酬、绩效、股权管理方案,欢迎添加微信:13530571920,与我们的专家团队深度交流。

很多人问,华为成功凭什么?

凭技术?凭产品?凭狼性文化?

答案可能出人意料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一句话:这个机制建立之前,员工不涨薪都怪老板。这个机制建立以后,不涨薪怪自己。

什么机制?

分钱的机制。

华为的成功,某种程度上,是因为"会分钱"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分钱的前提:有钱可分

在聊华为怎么分钱之前,得先聊聊一个问题。

华为的钱,从哪里来?

这听起来是句废话。钱当然是赚来的。但怎么赚?靠什么赚?这背后,是华为的三大管理体系。

一个是业务体系,主线是"以客户为中心"。

什么意思?

就是所有行为,都要围绕客户需求去做。不仅要满足客户需求,还要为客户创造价值,帮助客户成功。单纯满足需求还不够,你得让客户用了你的产品之后,他的生意能做得更好。

华为在海外市场拓展时,有个策略叫"傍大款"。寻找有潜力、有实力的优质客户。为什么?因为客户成功了,华为才能成功。如果客户用了你的产品,最后都失败了,那"以客户为中心"也是失败的。

另一个是人力资源体系,主线是"以奋斗者为本"。

人性有三大弱点。贪婪,懒惰,恐惧。

企业作为商业组织,需要人多干活、多贡献。但人的本性,是希望少干点、多拿点。如果所有人都这样,组织就没活路。怎么办?用机制去克服人性的弱点。让奋斗者多得,让不奋斗的人少得。甚至,让不奋斗的人离开。

还有一个是财经体系,主线是"长期持续增长"。

人的本性,是随着年龄增长,细胞衰老,机能下降。要持续改进,长期艰苦奋斗,是件困难的事。但企业要活下去,必须持续增长。如果不能改进,就不能胜任。要以结果为出发点,保持持续改进和增长。

这三大体系,构成了华为"有钱可分"的基础。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一句话:金钱好比肥料,如不撒入田中,本身并无用处。

有钱可分的前提,是企业要发展好。

那么,华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?

从 1987 年靠贸易起家,到 1992 年进入通讯领域做自主研发,从农村包围城市,到攻占城市市场,从 2000 年开始做国际市场,到 2008 年海外销售超过国内。一路走来,华为始终围绕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发展,没有今天做通讯,明天做房地产,后天炒股票。就盯着一个领域,持续压强投入。

2010 年,华为已经有 12 万员工。要为员工找到发展空间,就需要找到新的业务领域。于是,华为开始从 to B 走向 to C,开启手机业务。但你会发现,做手机也没有脱离华为原有的核心领域,它仍然围绕通讯在转,只是从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化业务,转向了最终消费者的通讯终端而已。

现在,全球有 20 万左右员工,几乎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。研发人员占比 45%,销售业务与服务占比 35%。产品和业务遍及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区域。

这么大的盘子,这么多人,如何管理?

靠分钱。

分钱的逻辑:工资包管控

华为的薪酬,主要由两个东西组成。

一个叫工资,一个叫奖金。

工资是刚性的,保证基本的资源匹配,不会影响业务发展。奖金是弹性的,鼓励有能力的人去全力以赴创造价值。高薪酬,不是工资高,而是工资加奖金都高。如果工资占比太高,奖金占比就会降低,员工就很难持续奋斗。

那么,工资怎么管控?

华为有个东西,叫工资包。

什么是工资包?

就是工资、福利、津贴的总和。

工资包怎么管控?很多企业的做法,是固定总额。不管你做得怎么样,都是这么多工资。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?员工失去创造价值的动力。反正干多干少都一样,那我为什么要拼命?

华为不这么干。

华为的工资包,不是固定总额,而是与业务挂钩。你要获得更大的工资包,必须把分母做大——把收入做大,把利润做大,把毛利做大。这就是华为的核心逻辑。

举个例子。

去年你完成 10 个亿收入,做了 2 个亿的工资包。今年完成 15 个亿收入,工资包就可以做到 3 个亿。什么意思?就是要想多分钱,先把盘子做大。盘子做大了,工资包自然增长。工资包增长了,个人工资才能涨。

这个机制建立以后,华为就没有涨薪声了。

为什么?

因为这个机制有自我约束、自我牵引的功能。员工想涨薪,就必须先完成业务目标。业务目标达成了,工资包自然增长。工资包增长了,个人工资才能涨。整个逻辑环环相扣,清清楚楚。

不涨薪,不怪老板,怪自己。

那么,工资包的占比,应该是多少?

华为的经验是,一般每年改善 5-10%。也就是说,工资包占收入或利润的比例,每年下降 5-10%。这体现的是什么?人均效率的改善。用更少的人,创造更多的价值。或者,用同样的人,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如果企业优先规模增长,应该用收入或毛利占比。如果企业已经到了精细化运营阶段,应该用利润占比。不同阶段,导向不一样。

工资包增长以后,个人工资怎么分?

华为有 16 字方针:基于岗位、能力和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。

以岗定薪。这个岗位有多少重量,也就是岗位对公司贡献的大小。岗位称重完以后,就知道付什么样的薪酬。这与人没有关系。你是博士还是硕士,是 985 还是 211,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你在这个岗位上,能创造多少价值。

易岗易薪。岗位变了,岗位的重量变了,薪酬范围就要发生变化。你从一个 15 级的岗位,调到一个 13 级的岗位,工资就要降。为什么?因为你的级别不变,但这个级别对应的工资是有封顶的。

人岗匹配。什么人去做什么岗位合适,人与岗位的匹配,就是关注人与岗位的关系。有绩效,才有机会。有机会,才能晋升。晋升之后,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资。

动态调整。工资分不完就要迭代人才结构。当人员结构优化之后,就会有更优秀的人进来,创造更多的价值。现在华为可以说是实现了用 3 个人干 5 个人的活,拿 4 个人的工资。这样工资总额就管控得很好。

华为的调薪幅度,一般在 10%-15%。

为什么这么高?

因为要保证员工的行为发生变化。调薪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。有人统计过,根据 CPI 指数的变化,每年员工的薪酬平均应该涨 8%。如果你只涨 3%、5%,员工感受不到,行为就不会发生变化。如果需要员工的行为发生变化,调薪幅度就必须更高。

工资解决的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问题。但光有工资,还不够。

因为工资是刚性的。刚性太高,奖金的比例就会降低,员工就很难持续奋斗。所以,要控制刚性,增加弹性。让员工保持一定的饥饿感。要想获得比较好的生活品质,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挣。

这就是华为的工资包管控逻辑。

分钱的核心:奖金包设计

奖金,是华为员工收入最大的一部分。

那么,奖金从哪里来?

华为的奖金,主要从三个地方生成。收入,利润,回款。

不同的时期,权重不一样。

如果企业规模小,收入的权重会大一些。为什么?因为规模小的时候,首要任务是做大盘子,不是精打细算。当企业到了精细化运营阶段,利润的权重要大一些。为什么?因为盘子已经足够大了,接下来要提升效率,提升利润率。

奖金生成以后,怎么分?

华为的奖金分配,分三次。

第一次分配,是公司到各体系。销售体系、研发体系、客户服务体系、职能体系、供应链体系,各自分到多少?这个分配,参照历史上奖金的比例。在历史奖金的基础上,做增量牵引。如果历史上分得不合理,公司管理层就应该基于导向做一些调整。

第二次分配,是各体系到部门。可以根据业务特征、经营性业务指标、每个地区的成熟度等因素,进行权重分配。自下而上生成奖金包,如果多了就同比缩小,少了就同比放大。这不是老板拍脑袋拍出来的,而是有规则的。有了规则,员工就知道怎么努力去挣更多的奖金。

第三次分配,是部门到个人。基于个人的绩效、贡献、责任,进行差异化分配。同样的绩效情况下,要合理拉开差距。一把手和二把手拉开差距,一线和二线拉开差距。

这里有个问题,你可能会问。

公司没有利润,能不能发奖金?

举个例子。

一个企业去年亏损 5000 万。今年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,亏损 2000 万。

如果你是员工,你觉得自己应该拿奖金吗?

很多人会说,不应该。因为公司还在亏损,哪来的钱发奖金?但如果你这么想,明年可能会亏损 1 个亿。为什么?因为员工会想,反正干多干少都没奖金,那我为什么要拼命?

所以,奖金不一定全部来源于利润。它也可以来源于收入。

只要员工创造了价值,就应该分享。哪怕公司还在亏损,但亏损减少了,这就是价值。你不承认这个价值,员工就不会继续努力。你承认这个价值,员工才会继续拼命,争取明年扭亏为盈。

那么,奖金的增量与存量,应该如何平衡?

华为历史上,有两种方式。

一种是存量不打折,增量加速。牵引增量,做大业务。什么意思?比如去年 10 个亿挣了 5000 万奖金。今年 15 个亿,不是 7500 万,而是 1 个亿。对存量贡献承认,对增量贡献加速。这样,大家就会拼命去做增量。

另一种是存量打折,增量加强。这种方式,适合优势市场。如果市场已经很成熟,增加不了多少量,就不宜用增量来加速。应该加大存量的比例,保证业务的持续。如果对存量贡献承认不够,就可能会打击优势市场。

还有个问题,火车头怎么分?

火车头,就是一把手。

华为对火车头的分配,有几种方式。一种是从总奖金包中划走一部分,这个比例可能是 5%、10%、20%,根据业务发展阶段、区域特征等因素决定。另一种是按照团队人均奖金的倍数计提,这个比例可能是 3 倍、5 倍或者其他倍数。还有一种是设定目标奖金,如果企业需要干部流动,在同样级别里,根据其在公司的贡献度和历史数据,设定目标奖金,再加上一些牵引性的系数导向分配。

这些分配方式,核心都是一个导向。

奖金不封顶,多劳多得,导向冲锋。

你创造的价值越大,你分到的奖金就越多。如果你能力强,可以创造 10 倍的价值,那你就可以拿 10 倍的奖金。如果你能力一般,只能创造 1 倍的价值,那你就只能拿 1 倍的奖金。

分钱的保障:长期激励

工资和奖金,解决的是当期贡献。

但有些贡献,是为未来做的。当期看不到价值,但未来可能爆发。

怎么办?

用长期激励。

比如,研发人员开发了新产品。当期没产生什么巨大的价值,但有可能两年以后产生价值。如何激励?用股权。如果只有工资和奖金,研发人员就会想,我辛辛苦苦干了两年,当期拿不到什么钱,那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事?所以,要用长期激励来解决。

华为的长期激励,按照虚拟股权的方式进行。具体的分配,仍然按照三个原则:职位、绩效、潜力。

虚拟股权,每年都分。

股权的来源,有三个。预留部分没分完,员工退出的部分,每年扩容的部分。扩容比例一般是 10%。什么意思?就是公司每年增长,股权池也跟着扩大。扩大的这部分,就可以拿来分给新的奋斗者。

虚拟股权,可以退出。

华为的退出机制是,每年窗口期,一定级别以下的员工可以退出 20%让公司回购。一定级别以上的可以申请退出,让公司回购 10%。离职的时候,必须由公司回购。回购的价格,按照净资产值进行估算。

为什么要有退出机制?

因为股权不能只进不出。只进不出,老员工就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。有进有出,股权才能流动起来。流动起来,才能激励到真正在奋斗的人。

除了虚拟股权,华为还有另一种长期激励方式。

它既不是股权,也不是期权,也不用钱买,只享受收益。有效期为 5 年。员工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,与工资和奖金一样由公司代扣。因为有效期是 5 年,作为个人每 5 年兑现一部分,可以另外重新分配,保证激励的长期性。

那么,谁能获得长期激励?

华为会为员工做绩效识别。通过识别,每个级别都有饱和度的限度。饱和度,是根据识别的结果核算每年达到多少数额和比例。确保最终的激励,管控在饱和度允许的范围。

这里有句话,我特别想分享给你。

给员工最大的激励,是机会。

为什么?

因为只有拥有机会,就代表着级别提升。而级别代表着工资级别和股票级别。级别提升了,工资就涨了,奖金就多了,股票也多了。所以,机会是最大的激励。

在华为,机会的垂青不在乎学历,而在于绩效。

没有绩效,所有的都不行。为什么要基于绩效?因为企业本质上是商业组织。只有实实在在的绩效,企业才可以持续发展。你天天加班到半夜,但业绩一塌糊涂,那有什么用?企业要的不是你的苦劳,而是你的功劳。

有绩效,就有机会涨工资。也可以升级。升级以后,赚更多的工资,挣更多的奖金,拥有更多的股票。

这就是华为的长期激励逻辑。

分钱的本质:激发人性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。

华为的激励机制,这么复杂,目的是什么?

答案是,激发人性。

华为的人性假设,是承认人性的三大弱点。贪婪,懒惰,恐惧。不是试图改变人性,而是用机制去激发。很多企业家喜欢教育员工,说你要有主人翁精神,你要爱公司如家。这有用吗?说句实话,很难。因为没有顺人性。

什么是激发?

就是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
积极性,就是当你的上司认可你以后,你会怎么想?你会暗自下决心,下次再做得更好一些,承担更多的任务。创造性,就是提高效率,愿意主动去改善工作。如果这两个都没实现,激励就没有价值。

激励需要考虑度的问题。这个度,以员工发生行为改变为标准。

有个企业说,他们也有激励,每年定时涨薪。每人每月涨 50 块。你觉得,大家会因为涨了 50 块行为发生变化吗?不会。没有产生行为的变化,激励就没有价值。

华为的激励,分为三个层次。

驱动力 1.0,指的是你干活,我给你发钱。因为人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。

驱动力 2.0,指的是除了生存之外,还可以满足精神需求。比如尊重、信任、欣赏。

驱动力 3.0,是指满足了以上两者之外,还要赋予员工工作的意义。让员工感觉到存在的价值。不是你在为老板打工,而是你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。老板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。

所以,华为的激励,不仅有物质激励,还有非物质激励。

物质激励,包括工资、奖金、股权。非物质激励,包括机会、尊重、成长。

很多时候,员工不满意不是因为奖金太少,而是因为尊重、信任、欣赏不到位。所以在激励时,要思考工作环境的变化,管理风格的变化,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,满足员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。

现在的新员工,尤其是 00 后,已经进入职场。他们不仅看重物质激励,还看重非物质激励。对他们来讲,合作和存在的感觉很重要。所以华为现在注重仪式感和荣誉感。华为的奖章,都是在全球搜集的,找制作一战和二战奖章最好的机构做的。

目的是什么?

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。

物质激励,让员工用力工作。非物质激励,让员工用心工作。

用力工作是尽力而为,用心工作是全力以赴。

这就是华为激励的本质。

分钱,是为了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

华为的成功,是把"分钱"这件事做到了极致。

全球有两家公司比较特别。一个是价格越低,企业得到的越多。一个是员工分得越多,企业得到的越多。前者是沃尔玛,后者是华为。

华为注重激励驱动机制的建设。它的驱动机制,建立在合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。鼓励大家多干活,多挣钱。但现在很多企业家,试图教育员工多干活少拿钱。说句实话,这很难实现。因为没有顺人性。

企业如果不关注价值创造者的动力机制,就不会解决如何让员工愿意继续投入、继续奋斗的动力问题。

一个组织如果能分好钱,管理的一大半问题都能解决。

那么,如何才能分好钱?

建立合理分钱的机制。

包括职位评估、任职能力评价、绩效评价、干部晋升机制、人岗匹配、调薪机制、奖金包、长期激励。这些机制的正常运作,需要行政管理部门来保证。不是老板拍脑袋说谁该涨薪,谁该拿奖金。而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,公开透明,按规则办事。

分好钱的前提,是有钱可分。

而有钱可分的前提,是企业要发展好。企业要通过"分赃",去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。你分得越多,员工干得越拼命。员工干得越拼命,企业就发展得越好。企业发展得越好,就有更多的钱可分。这是个正向循环。

但仅仅分钱是不够的。还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,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。

仅仅关注分钱,最后只会导致雇佣军。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,才会有使命感。你不能只给钱,还要给梦想。钱能买到员工的时间,但买不到员工的心。

最后,总结成一句话。

人才不是竞争力,对人才的有效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
华为留给世界的,不是技术,也不是产品。因为技术会更新,产品会迭代。华为留给世界的,是文化与价值观,是管理体系。而这套管理体系的核心,就是会分钱。